封面新闻记者谭羽清图片源自网络近日,杭州一位女士患上的恙虫病引起公
封面新闻记者 谭羽清 图片源自网络
近日,杭州一位女士患上的恙虫病引起公众关注。相关报道显示,受此病影响,这位女士赶到医院就诊时已全身布满红斑,整张脸红得发紫,仿佛红心火龙果一般。医生问诊后推断,导致该女士患恙虫病的传染源头可能是她花20元买的仓鼠。
在现代社会中,越来越多人饲养宠物作为陪伴。但宠物在带给人类愉快的同时,也为人兽共患病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温床。查找资料可见,全世界已证实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和寄生性动物病有250多种,对于身边的“人宠共患病”,宠物主人们不可掉以轻心。
(资料图片)
天气湿热时
野外游玩应注意防范恙虫病
据悉,该女士就医前一周左右突然发热,烧到了40度,并且接连四天都没有退烧。起初她身上只是出现小范围皮疹,后来蔓延到全身和脸部,密密麻麻。
刚到医院时,因为这位女士表示近期没有去过户外乡村,病因没有得到确定。不过,在得知她家养了一只仓鼠后,医生仔细为她做了检查,发现她的腹股沟处有一块焦痂,确认她得了恙虫病。
仓鼠 图片源自网络
资料显示,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疾病,多数情况下突然起病、热度迅速升高,并且还可能伴有剧烈头痛、四肢酸痛、疲乏思睡、恶心、呕吐、咳嗽、胸痛、谵语、昏迷等症状,初期和感冒表现相似,但病情发展严重时有可能危及生命。在国内外报道中,就有不少被恙虫叮咬后丧命的案例。
恙虫 图片源自网络
人被恙虫叮咬后,伤口处首先会出现红色丘疹,而后发展成水疱,随后破裂,出现溃疡,最后形成黑褐色焦痂。
鼠类是恙虫病的主要传染源,恙虫幼虫为其传播媒介。因为恙虫多生活于温度高、湿度大的丛林、草地、湖岸地区,野外工作者易感染。这种病流行于5月-11月,8月最多,尤其是在雨季,发病患者会增多。
该如何对恙虫病防患于未然呢?医生提出了几点建议:外出游玩,需做好防护,最好选择穿长袖长裤;可涂抹一些防蚊虫药剂,避免被各种昆虫咬伤;雨后初晴,最好不要坐在草地上,因为雨后潮湿,恙虫会频繁出没。
此外,如果野外活动后,发现不明原因高烧,要警惕是否患上恙虫病,认真检查身上是否有虫子叮咬后的焦痂,特别是在一些隐蔽的部位,例如腋窝、腹股沟和腰背等隐蔽、潮湿且有汗味的部位,并及时就医。
“鹦鹉热”也是一种
容易被忽视的“人宠共患病”
据有关资料统计,目前,全世界已被证实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和寄生性动物病有250多种。200余种动物传染病中,有半数以上可以传染给人类,另有100种以上的寄生虫病也可以感染人类。已知,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存在并流行的人兽共患病有34种,我国已证实的约有90种。其中较为常见的宠物源性人兽共患病除了人们熟知的狂犬病、弓形虫病、猫抓病外,还有一种容易被忽视的鸟类传染病——鹦鹉热。
鹦鹉热,是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,是人类、鸟类及一些哺乳动物均易感的自然疫源性衣原体病。带菌或发病的鸟类、家禽及其含菌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所污染的环境、羽毛及尘埃均可成为传染源。虽然外观健康但排菌的鹦鹉、金丝雀、猫头鹰等观赏鸟类则是重要的传染源。不过一般情况下,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,只有在症状急性期有极小的概率传播。
鹦鹉热衣原体侵入人体后,潜伏期最长可达45天,但一般为5天-21天,短者仅有3天。感染后起病急,突然高热可达39度-40度,可能伴有恶寒战栗。多数患者都有呼吸道症状,以干咳为主。鹦鹉热可能导致重症肺炎,多器官功能受损。不过如果及时确诊,合理用药后,多数患者经1周-3周可恢复。
有报道显示,因为鹦鹉热的患者感染前期与禽流感、普通感冒、流行性感冒等症状极为相似,过去由于临床检测困难,该病很容易被漏诊误诊。近年来,随着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(mNGS)在微生物检测中应用日渐广泛,这一曾经被认为罕见的疾病才被大众逐步了解。
对于治疗鹦鹉热衣原体感染,一些常规的抗生素是没有用的,它只对特定的抗生素敏感,首选是四环素类药物。因此,如果在接触禽鸟后,出现高热、咳嗽、头痛、肌肉疼痛等症状时,应及时至医院就诊,并告知禽鸟类接触史,让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。
当然,在宠物鸟的日常饲养过程中也应注意饲养的环境卫生,喂养用具定期消毒,日常打扫鸟笼鸟舍卫生、清理粪便时要防止扬尘和注意个人防护,避免与宠物鸟有过于亲密的接触,预防感染鹦鹉热。